新聞中心
聯系我們
PE蠟的物性、型號、種類特點及在PVC中應用案例、注意事項
一、PE蠟的物性、型號及種類特點
1. 物性參數
- 熔點:90–140°C(根據分子量和氧化程度不同);
- 分子量:500–5000 g/mol(低分子量聚乙烯);
- 密度:0.90–0.96 g/cm3;
- 粘度(熔融態):低至中等,流動性好;
- 酸值(氧化PE蠟):5–30 mg KOH/g(氧化后含羧酸基團);
- 顏色:白色或淡黃色顆粒/粉末。
2. 常見型號及品牌
- 霍尼韋爾(Honeywell):A-C系列(如A-C 6、A-C 16);
- 科萊恩(Clariant):Licowax PE系列(如Licowax PE 520);
- 巴斯夫(BASF):Luwax系列(如Luwax OA);
- 三井化學:Hi-Wax系列(如Hi-Wax 110P)。
3. 種類特點
類型 | 特點 | 適用場景 |
非氧化PE蠟 | 極性低,與PVC相容性較差,主要起外部潤滑作用,減少熔體與設備摩擦。 | 硬質PVC管材、型材等高剪切加工場景 |
氧化PE蠟 | 含羧酸基團,極性增強,與PVC部分相容,兼具內外潤滑性,分散性更好。 | 軟質PVC薄膜、透明制品 |
低分子量型 | 熔點較低(90–110°C),流動性強,快速遷移至表面形成潤滑層。 | 高速擠出或注塑工藝 |
高分子量型 | 熔點較高(120–140°C),耐溫性好,適合高溫加工(如發泡PVC)。 | 高溫擠出或發泡PVC板材 |
二、判定和評價PE蠟的性能,需從物性參數、功能性能及應用適配性三個維度綜合分析。以下是具體的評價指標及方法:
1. 核心物性參數評價
● 熔點(Melting Point)
- 作用:決定PE蠟在加工溫度下的熔融狀態和潤滑效率。
- 測試方法:差示掃描量熱法(DSC)或毛細管法(ASTM D87/D127)。
- 應用意義:
- 低熔點(90–110°C):適合低溫加工(如軟質PVC注塑);
- 高熔點(120–140°C):適用于高溫擠出或發泡PVC。
● 粘度(熔融粘度)
- 作用:反映熔融態流動性,影響潤滑層形成速度。
- 測試方法:旋轉粘度計(ASTM D3236)或熔融指數儀(ASTM D1238)。
- 應用意義:
- 低粘度:快速遷移至表面,適合高速擠出;
- 高粘度:耐剪切,適合高扭矩加工(如硬質PVC管材)。
● 酸值(Acid Value)(針對氧化PE蠟)
- 作用:表征氧化程度,影響與PVC的相容性和內外潤滑平衡。
- 測試方法:酸堿滴定法(ASTM D1386)。
- 應用意義:
- 酸值5–15 mg KOH/g:弱極性,適合通用PVC制品;
- 酸值>15 mg KOH/g:高極性,用于透明或高填充PVC。
● 分子量及分布
- 作用:影響耐遷移性和熱穩定性。
- 測試方法:凝膠滲透色譜(GPC)。
- 應用意義:
- 低分子量(500–2000):遷移快,短期潤滑效果顯著;
- 高分子量(3000–5000):耐析出,適合長效潤滑。
● 密度與結晶度
- 作用:間接反映分子鏈結構,影響硬度和分散性。
- 測試方法:密度梯度柱(ASTM D1505)。
- 應用意義:
- 高密度(>0.93 g/cm3):結晶度高,硬度大,適合硬質PVC;
- 低密度(<0.92 g/cm3):柔韌性好,用于軟質制品。
2. 功能性能評價
● 潤滑性(內部/外部潤滑平衡)
- 測試方法:
- 轉矩流變儀:通過加工扭矩變化評估潤滑效率(如硬質PVC塑化時間縮短10%為佳);
- 表面摩擦系數:通過模具脫模力或制品表面光澤度間接判斷。
- 應用意義:氧化PE蠟需平衡內外潤滑,避免過度外潤滑導致塑化延遲。
● 分散性
- 測試方法:
- 顯微鏡觀察:檢查填料(如碳酸鈣)在PVC中的分布均勻性;
- 色差分析:顏料分散不良會導致色差(ΔE<1為優)。
- 應用意義:高酸值氧化PE蠟可提升顏料/填料分散性。
● 熱穩定性
- 測試方法:熱重分析(TGA)或多次擠出后黃變指數(YI值)。
- 應用意義:高分子量PE蠟在高溫(>180°C)下更穩定,減少PVC分解風險。
● 遷移性
- 測試方法:
- 加速老化試驗:將制品在60°C烘箱中放置72小時,觀察表面是否析出;
- 傅里葉紅外光譜(FTIR):檢測表面蠟層化學特征。
- 應用意義:透明PVC需低遷移性PE蠟(如高分子量或氧化型)。
3. 應用適配性評價
● 與PVC配方的相容性
- 測試方法:
- 共混物透明度:氧化PE蠟與PVC相容性更好,霧度<5%(ASTM D1003);
- DSC分析:觀察共混物玻璃化轉變溫度(Tg)是否偏移。
● 加工工藝匹配性
- 關鍵參數:
- 加工溫度:PE蠟熔點需低于PVC加工溫度20–30°C(如PVC擠出180°C,PE蠟熔點應≤150°C);
- 剪切速率:高剪切工藝(如雙螺桿擠出)需低粘度PE蠟避免過度生熱。
● 環保與法規符合性
- 測試要求:
- FDA 21 CFR 178.3720:食品接觸級PVC需選用認證PE蠟;
- RoHS/REACH:檢測重金屬及有害物質殘留。
4. 性能評價流程示例
● 初步篩選:根據加工溫度選擇熔點范圍,按硬質/軟質PVC選定氧化或非氧化類型。
● 實驗室測試:
- 通過轉矩流變儀優化添加量(通常0.1–0.8 phr);
- 測試熔體流動速率(MFR)和表面光澤度。
● 中試驗證:
- 模擬生產線條件,觀察脫模性、泡孔結構(發泡PVC)或透明度;
- 檢測長期熱穩定性(如多次循環加工后的力學性能保留率)。
● 量產監控:定期抽檢PE蠟的酸值、熔點及分子量分布,確保批次一致性。
三、在PVC塑料中的加工應用
1. 核心作用
- 外部潤滑:減少PVC熔體與螺桿、模具的摩擦,防止粘模;
- 內部潤滑(氧化PE蠟):促進PVC顆粒間滑動,改善塑化均勻性;
- 脫模性:提升制品表面光澤,減少劃痕;
- 熱穩定性輔助:降低剪切生熱,防止PVC分解。
2. 應用場景對比
PVC類型 | PE蠟添加量(phr) | 推薦PE蠟類型 | 作用重點 |
硬質PVC | 0.1–0.5 | 非氧化型或低分子量PE蠟 | 外部潤滑為主,防止熔體破裂 |
軟質PVC | 0.05–0.2 | 氧化PE蠟(兼具內外潤滑) | 平衡潤滑性,避免析出 |
透明PVC | 0.1–0.3 | 高純度氧化PE蠟(低遷移性) | 減少霧度,保持透明度 |
發泡PVC | 0.2–0.8 | 高分子量PE蠟(耐高溫) | 穩定泡孔結構,防止塌陷 |
四、經典案例
1. PVC管材生產(硬質PVC)
- 問題:高速擠出時熔體粘附螺桿,導致表面粗糙。
- 解決方案:添加0.3 phr霍尼韋爾A-C 6(非氧化PE蠟),降低扭矩15%,表面光滑度提升。
2. 透明PVC包裝膜(軟質PVC)
- 問題:薄膜透明度差,有白斑。
- 解決方案:改用科萊恩Licowax PE 520(氧化PE蠟),添加量0.15 phr,白斑消失,霧度降低至5%以下。
3. 發泡PVC地墊
- 問題:泡孔不均勻,成品易變形。
- 解決方案:添加0.5 phr巴斯夫Luwax OA(高分子量PE蠟),泡孔直徑分布標準差縮小40%。
五、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
問題現象 | 可能原因 | 改進方向 |
PVC表面析出“白霜” | PE蠟遷移性過高 | 改用高分子量或氧化PE蠟,降低添加量 |
塑化時間過長 | 外部潤滑過度(非氧化PE蠟過量) | 減少PE蠟用量,或復配內部潤滑劑(如硬脂酸) |
制品透明度下降 | PE蠟與PVC相容性差 | 切換為高酸值氧化PE蠟,或提高加工溫度 |
泡孔結構不均勻 | PE蠟耐溫性不足 | 選用高分子量PE蠟(熔點>130°C) |
六、注意事項
1. 用量控制:過量(>1 phr)會導致過度潤滑,延遲塑化,降低力學性能(如沖擊強度下降20%+)。
2. 與其他潤滑劑協同:
- 與硬脂酸鈣復用時,需降低PE蠟用量(避免過度外潤滑);
- 與石蠟共用可能遷移析出,需測試相容性。
3. 加工溫度匹配:
- 非氧化PE蠟在160–180°C時效果最佳;
- 氧化PE蠟適用溫度范圍更廣(140–200°C)。
4. 環保要求:食品級PVC制品需選用FDA認證型號(如霍尼韋爾A-C 6 符合FDA 21 CFR 178.3720)。
5. 儲存:防潮密封保存,避免高溫結塊(氧化PE蠟吸濕性較強)。
總結
PE蠟在PVC加工中通過精準選型和用量調控,可顯著改善加工效率及制品質量,但需根據具體配方和工藝參數(如擠出速度、溫度)動態優化。


